


湛江傩舞起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祭祀仪式,其内容形式是古代雷州半岛劳动人民敬天崇雷而形成的一种独特雷傩舞,以雷首公与东、南、西、北、中五方雷将为主体,还包括土地公婆、艄公婆等,俗称“走清将”、“舞巫”、“考兵”等,也是当地古代先民祭雷遣灾、祷神保平安的民俗舞蹈。


湛江木偶戏又称木头戏、鬼仔戏、鬼儿戏,是一种非常古老的传统戏曲艺术。属于广东木偶戏。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而且各具特色,演技精湛,风格独特。


吴川月饼制作的流程包括原料预处理、配料、手工搅拌成饼馅、调粉制饼皮、称量分块、包饼、成型、刷蛋液、烘烤、凉饼、包装、成品等,其中拌馅料、拌粉、搓擦粉等环节力度把握要恰到好处。



雷州风筝节举办地在雷州北门关东岳庙,是古雷州府端阳节三大赛事“东岳赛鹞、夏江龙舟竞渡、麻扶讴歌”的场地之一。经过几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已不断壮大,雷州风筝节成为当今雷州半岛最具代表性最有影响力的端午节活动之一。


遂溪北坡游鱼是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北坡老圩“游鱼”传统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得到的新文化。形式上,在游“鱼”前加入舞龙、醒狮、舞鹰雄等环节;内容上,在原来仅游鲤鱼的基础上,逐渐演变增加了蛟鱼、斑鱼等各类鱼及虾、蟹、青蛙和当年生肖等多种主体。


吴川飘色艺术是广东省吴川市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色板,色板上装饰着固定姿势的人物。人物只靠一根看不见的色梗支撑着,在高可逾人的空中手舞足蹈,飘然欲飞故而叫飘色。属于社火表演艺术形式之一。
2007年列入省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吴川瓦窑陶鼓”又称“长鼓”,俗称“叮碰”,是梅录街道瓦窑村独特的产品,是当地群众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它起源于明末,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舞鹰雄流传于广东湛江市下辖的赤坎区、廉江市、遂溪县、雷州市客路墟、企水镇、唐家镇等地的传统民俗舞蹈。
“舞鹰雄”,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机灵而勇猛。雄做成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

2006年,舞鹰雄列入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彩扎(遂溪狮头)
遂溪狮头彩扎是湛江市遂溪县民间传统艺术之一。遂溪狮头制作时选材讲究、工序独特、手法细腻、技艺传统。制作的材料以轻软柔韧的竹、韧纸、绸缎、羊毛、兔毛与各色绒毛为主。有选竹篾、扎骨架、扑纸、彩绘、缝布、配饰和点睛等工序。

【来源:发现湛江】